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钱青青
4月20日凌晨,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Ⅱ段施工1、2标驻地一片寂静,骤响的刺耳警报声划破夜空——“地震了,紧急避险”顷刻间,项目部宿舍灯光接连亮起,所有职工从睡梦中惊醒,迅速冲出房间,奔向驻地外空旷区域集合。这是滇中引水项目部开展的“地震夜间叫应叫醒”实战演练中的一幕。
此次演练立足极端场景,模拟驻地区域深夜突发强震。随着安质部部长陈晨按下紧急警报按钮,驻地宿舍应急铃触发“叫醒”指令。短短3分钟内,23名参演人员全部完成“深夜避险—快速撤离—安全集结”全流程。应急小组全程跟进,重点检验深夜人员反应速度、撤离路线通畅性及通信设备可靠性。
“夜间突发灾害,一秒耽搁都可能致命。”演练现场,安质部部长陈晨强调,“本次演练不打招呼、不设脚本,就是要用‘真警报’检验‘真本事’!”过程中,安全员通过手持手电筒引导人员避开障碍物,技术组实时监测撤离通道照明,确保“抬脚能跑”。尽管演练时间正值深夜,但全员行动迅速、秩序井然,未发生推挤、折返等风险行为。
为贴近实战,项目部提前优化应急预案,在宿舍区加装声光一体报警装置,为职工配备便携手电筒,建立“1分钟叫应、3分钟响应”机制,要求值班人员24小时轮岗待命,确保突发情况下“叫得醒全员、找得准位置、控得住场面”。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家级重大民生工程,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松懈。此次深夜突击演练,以“真、严、实”的硬标准,有效提升了参建人员“夜间应战”能力,为工程安全推进再添一道“保险栓”。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