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听·见| “半吨米饭”,飘出的不仅是饭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0:23:00    

5月2日,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食堂“米饭蒸了半吨多”冲上热搜话题第一。据媒体报道,这个平日里略显严肃的办公场所,突然变身“网红打卡地”,单日接待游客7000人次,1500斤猪肉炒到锅铲冒烟。这场看似偶然的“食堂狂欢”,或许也是公共服务领域的一次破圈实验,为地方治理理念的变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根据一些网友描述,荣昌区政府食堂开放首日,排队取餐的队伍蜿蜒数百米,游客们举着手机直播“食堂干饭”。食堂内定价为3元、5元、8元、10元和18元套餐的菜品,让不少游客直呼“真香”。每次饭菜一端上来就秒空,餐盘、饭碗都不够用了。

游客们在东海县政府食堂内就餐。图片来源:东海发布

各地政府食堂纷纷对外开放,仅是提供一顿餐饭那么简单吗?这一看似细小的举措,首先是传递出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当游客与办公人员共享同一张餐桌,机关大院所谓神秘感和距离感也会在烟火气淡去。这种物理空间的开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服务理念的升级——什么叫以诚相待?什么叫热情好客?一顿饭就能让人亲身体会。也许,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是舌尖上的满足,更是被尊重的归属感。

政府食堂开放的另一层意义,在于优化了公共资源的再分配。节假日期间,机关食堂利用率较低,而景区周边餐馆却人满为患。通过“错峰共享”将闲置资源转化为民生红利,也为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从食堂起步,或许还可以延伸到更多服务领域。

此外,“开门迎客”的流量,还能转化为当地老百姓的真金白银。以荣昌为例,据说政府食堂周边3公里已形成了“打卡经济带”,一些商户在这里抢占有利地形:陶艺工坊推出当地文创茶杯,猪儿粑店铺日销破万枚,民宿预订量激增300%。更重要的是,这类“以食为媒”的推广方式,让游客从“到此一游”变为“深度体验”,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为城市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半吨米饭”的背后,有一座城市俯身倾听民意、开门广迎远客的姿态。这种姿态,不仅是破解文旅竞争同质化、重塑城市亲和力的必需,也是在更多领域服务百姓的必需。

(陆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