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凌晨的绍兴城际铁路线,一场堪比“铁路心脏精准修复”的工程正在上演:总重超8000吨的新旧桥梁,在6小时内完成“移旧换新”,清晨第一班列车准时驶过——这背后,是上海企业带来的“黑科技”颠覆了传统铁路施工模式。
现场施工延时摄影视频
这场“桥梁搬家”的难点超乎想象。柯桥站作为运营铁路线上新增的高架车站,要把原有2条轨道扩容到4条,还得将关键区域的混凝土梁换成钢箱梁。可施工区域在铁路主干线,留给施工的“窗口期”只有后半夜列车停运的6小时,传统工艺根本来不及。
破解难题的关键,是上海先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装备+AI大脑”组合拳。硬件上,18套快速同步顶推设备、36套纠偏滑移装置组成“搬运队”,顶推速度达每分钟1米,仅用2.5小时就把4跨旧梁横移20米“请出去”,再将5跨新钢箱梁精准“接进来”。
更核心的“AI大脑”,靠数字孪生技术和40个高精度传感器实现。传感器实时捕捉梁体姿态数据,构建三维模型,一旦发现偏差就自动修正。最终新梁就位时,上下高度差、纵横偏差分别控制在2毫米、3毫米内,相当于用“毫米级精度”完成了8000吨重物的“空中转体”。
“6小时里,我们不光换了桥,还同步做完了轨道接驳、信号调试等配套活。”中铁二十四局团队介绍,这套模式让原本可能长时间影响铁路运营的工程,变得像“微创手术”一样高效。
工程完工实景。上海先为供图
如今,柯桥站主体结构已完工,力争年底开通。届时,杭州、绍兴、宁波三地通行将更便捷,而上海企业研发的这套技术,也为全国运营铁路的升级改造提供了“高效范本”。从“笨功夫”到“巧技术”,这场桥梁“搬家”背后,正是上海智造助力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