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随着落日的余晖洒向市人民文化广场,一个个摊位架设起来,随着开场音乐响起,“文明拾光·青春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省级集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汇聚了艺术文化体验区、政策法规互动区、科普艺术创客区等十大主题实践营区的盛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数千名市民驻足参与,让初秋的夜晚洋溢着青春与文明的气息。
△政策法规互动区的禁毒教育摊位前,孩子们排队进行趣味问答挑战
星光熠熠
文明集市的丰富实践
步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光启航”主舞台,11个青少年才艺节目轮番上演,精心选取的节目创意十足,孩子们带来的视听盛宴让台下掌声此起彼伏。十大营区在广场上星罗棋布,各有特色。“匠心传承”区里,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织褐子的棉线在木架上穿梭,剪纸的红纸在剪刀下绽放成花;“智慧成长”区前,孩子们围着各类展板驻足学习,为各个宣传点接下来的趣味问答做足准备;“绿色先锋”区的跳蚤市场最是热闹,小摊主们举着“5元义卖”的牌子,家长在一旁帮忙记账,收款码旁还贴着“收益捐赠”的温馨提示。
夜色渐深,“活力跃动”区的亲子跳绳挑战赛正酣,一对母女配合默契,绳子甩动的“呼呼”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广场灯火通明,笑声、欢呼声、讲解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直到活动结束仍有不少家庭恋恋不舍。
神摇目夺
摊主们的意外之喜
在“墨香传家”书法摊位前,年轻的书法爱好者高金涛正忙着指导孩子们握笔。她面前的长桌上铺着红、黄、蓝三色团扇,墨汁、毛笔整齐排列,旁边挂满了孩子们刚完成的作品,“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字样稚嫩却认真。
△艺术文化体验区的书法摊位上,摊主正带着孩子们体验书法的魅力
“没想到能有这么多孩子喜欢书法。”高金涛擦了擦手上的墨迹,语气里满是欣慰。作为儒墨书画院的院长,她原本只想来凑个热闹,没想到摊位前始终排着长队。更让她惊喜的是,不少家长也加入进来。一位父亲陪着儿子写完“勤俭持家”后,特意拍下作品发了朋友圈:“平时总说孩子沉迷手机,今天才发现,是我们没给孩子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高金涛说,活动当天她带来的80把团扇全被写满。活动结束时,高金涛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家长的联系方式。“有10多个孩子想参加周末的书法班,”她笑着收拾笔墨,“以前总担心书法没啥吸引力,现在看来,只要搭好平台,年轻人自然会来。”
书法摊位的“意外收获”不是个例,“国粹角”的小曲走进了无数市民的朋友圈;“古筝社”的古筝前围满了跃跃欲试的孩子们;“非遗角”的商品也装进了许多市民的购物车。文明集市的双向奔赴充满每一个角落。
寓教于乐
市民们的别样收获
“妈妈你看,我集了5个章!”7岁的彤彤举着“文明成长护照”蹦蹦跳跳地跑到妈妈张爱琴面前,小脸上满是骄傲。“文明成长护照”是本次活动的“新玩法”,家长可以带孩子在各个营地做挑战,打卡拍照获得印章。这是市民张爱琴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原本只是想带孩子出来透透气,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欢乐体验。
晚上7点,母女俩就来到广场,先在“反诈小侦探”区学习了识别诈骗的技巧,得到一枚“反诈小卫士”徽章;在跳蚤市场,彤彤把自己的绘本换成了一套科普读物;最让她着迷的是“科学玩家”实验站,看着无人机挑战赛、各种趣味实验,她瞪大眼睛问个不停。俩人辗转在各个营区完成挑战获得印章,每一个印章盖上的时候,都能看到彤彤眼中的骄傲。
“我觉得这次活动特别热闹,能打卡能体验能学习,孩子玩得特别开心。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非遗集市,孩子在里面学面塑学剪纸,我们也能给家里添几样漂亮的装饰品,一举两得。我希望以后咱们城市能多举办这样的集市,让咱们金昌的文化宣传出去,广为人知。”张爱琴说道。
△非遗专区上剪纸作品摆在桌上供市民欣赏购买
活动接近尾声时,彤彤在“我为文明代言”心声墙上写下:“我要让家乡变得更美丽漂亮。”张爱琴看着女儿的字迹,悄悄在旁边补了一句:“以后放下手机多陪孩子,走进生活。”回家的路上,彤彤还在念叨着非遗体验区的面塑,说下周要带爷爷来看看,“这大概就是活动最棒的效果吧。”张爱琴笑着说。
在这个活动中,不再是常见的孩子拉着家长跑来跑去,家长的疲惫浮于脸上,而是家长和孩子同频共振积极参加文明实践。文明集市的活动准备充足,符合各个年龄段市民的需求,确保每一位市民都能在集市里“文明拾光”。
夜色中的人民文化广场渐渐安静下来,但那些关于文明、成长与陪伴的故事,正随着参与者的脚步,走进城市的千家万户。这场“青春集市”不仅是一次暑期实践,更像一粒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文明的希望,也让家长们收获了关于陪伴的新意义。
记者:郭晨阳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许菲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