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保健品市场也日益活跃。然而,在养老保健品销售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甚至欺诈行为,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就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一些违法行为,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理性看待养老保健品。
警惕虚假宣传陷阱
一些商家声称其养老保健品具有治疗疑难杂症(如癌症、糖尿病等)的神奇功效,误导消费者认为仅靠服用保健品就能治愈疾病。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保健品不得宣称具有治疗功效。
商家虚假标注产品成分,夸大有效成分含量,但这些所谓的特殊成分往往未经科学验证,甚至根本不存在。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
通过编造或盗用他人的成功案例,如“服用某保健品后,多年顽疾一朝治愈”等故事,并配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在广告宣传中大肆传播,诱导老年消费者跟风购买。
小心销售欺诈手段
不法商家通过组织所谓的“健康讲座”“专家义诊”活动,将老年人聚集在特定场所。在活动中,以情感拉拢、专家背书、现场促销等手段,让老年人在短时间内冲动消费。
以免费试用保健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与。在试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暗示产品效果显著,使老年人产生依赖心理,进而诱导其购买价格昂贵的产品。
一些销售人员对老年消费者关怀备至,嘘寒问暖,以“亲情”为幌子,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后,再推销高价保健品。
一些商家以“限时促销”“最后一天”诱导老年人冲动消费。老年朋友购物要多留心,仔细看清有关价格条款和适用规则,有疑问多与家属沟通或咨询相关部门。
理性消费需注意
查看产品资质:购买养老保健品时,务必查看产品是否具有正规的批准文号、技术要求等资质信息。正规的保健品在产品包装上会清晰标注相关信息,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官方网站进行查询核实。无资质或资质不全的产品,千万不要购买。
了解自身需求: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实际需求选择保健品,不要盲目跟风购买。在购买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营养师,了解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该类保健品以及适合的剂量。
选择正规渠道:建议在正规的药店、超市、保健品专卖店等场所购买保健品。这些渠道的产品质量相对有保障,售后服务也较为规范。
留存消费凭证:购买保健品后,要妥善保留购物发票、产品说明书、包装等消费凭证。这些凭证是日后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大连日报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宋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