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如何守护易走失老人?这款能定位的钥匙安全感拉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7:44:00    

从2023年10月开始,《法治在线》栏目就已经在湖北武汉、河南郑州等城市,发放了一款“回家的钥匙”智能钥匙扣。截至目前,它一直在发挥作用,帮助多名走失老人安全回到了家中。

前不久,武汉的吴女士求助民警,说她的老伴儿卢先生走丢了。所幸,老人出门时带着智能钥匙扣,这就让民警可以顺着钥匙扣定位的方向寻找老人。

失去方向感 三小时走出七八公里路程

今年2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卢先生一个人出门买菜。但是,过了一个小时还没回来。当天下午2点多,吴女士向民警求助,说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儿走丢了。

吴女士打开回家的钥匙小程序查找老伴儿的位置,发现他不在超市,也没有回家,而是向离家越来越远的方向移动。

卢先生出门时带了手机,吴女士就想通过电话指引他回家,没想到卢先生还是迷失了方向。就在吴女士着急的时候,她突然听到电话里有别人说话的声音。

吴女士:我就大声说,你把手机给那个人,他听到后把手机给了附近的人。我对接电话的人说,把这个爹爹留下,不要让他乱跑了。

确保了卢先生不再继续走动后,吴女士立刻向民警求助。由于卢先生随身带着“回家的钥匙”智能定位钥匙扣,可以随时查看实时位置,民警一边安慰吴女士不要着急,一边计划按照定位去寻找老人。

与此同时,卢先生遇到的过路群众也拨打了110,巡逻民警很快赶到了现场,将卢先生安全送到了小区门口。

民警调取了卢先生外出沿途的视频查看,发现他出了小区后,一刻不停地向前走,速度很快,但是却没有任何方向感,三个小时的时间,卢先生走到了七八公里外的地方。如果没有这把智能定位钥匙扣,寻找他的难度会非常大。

老人反复走失 给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卢先生为何会收到智能定位钥匙扣呢?原来,卢先生在这之前就已经出现过多次走失的情况,他的老伴有时候自己去找,有时候会报警求助。但反复走失确实给老两口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卢先生和吴女士都已经70多岁了,几年前,卢先生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病。刚确诊的时候,他的表现还只是偶尔会忘记一些小事,有时会在讲一件事情的时候突然停顿,似乎是在脑海中寻找丢失的记忆碎片,但很快又能继续讲下去,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症状逐渐变得频繁起来,开始悄悄改变着他们平静的生活,直到2021年5月,卢先生第一次出现了走丢的状况。那天他只是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可七八个小时过去了,他都没有回家。

着急的吴女士赶紧报了警,接警后,民警胡志红到她家中了解情况,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搜寻,卢先生被安全找到并送回了家里。

民警胡志红是卢先生居住地的社区民警,他了解到,老两口独自居住,虽然他们还有一个女儿,但女儿工作很忙,很难抽出时间照顾他们。

吴女士的膝盖受过伤,上下楼、走路都不太方便。于是,外出买菜、取快递的活儿,都需要卢先生来做。

毕竟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卢先生的记忆力和方向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他走失的次数也开始增多。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 胡志红:患了这个病之后,卢爹爹经常走丢,有的时候打个电话引导一下,他就能自己回来,可有的时候要发动大量的警力去寻找,费很大的劲才能把他找回来。

每一次的走失,都提醒着这个家庭,卢先生的病情正在悄然加重,而他们的生活,也在不断调整与妥协中艰难前行。

2023年,《法治在线》栏目推出了“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在大量真实案例和一线民警实践的基础上,这枚带有定位功能的智能钥匙扣应运而生,它可以方便家属和民警通过定位功能寻找走失老人。《法治在线》栏目联动多地民警一起,为易走失老人免费定向发放钥匙扣。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 胡志红:爹爹婆婆对我们民警非常信任,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直接把“回家的钥匙”绑定在了老伴吴婆婆的手机上面,这样吴婆婆通过自己的手机就可以随时查看爹爹到哪里去了。我作为管理员也可以通过后台查看爹爹的定位,钥匙的功能与老两口的实际情况、需求非常吻合。

携带智能钥匙扣 几次迷路都被成功找回

2023年底,卢先生拿到了“回家的钥匙”智能钥匙扣。之后,这个钥匙扣可是派上了大用场,几次帮助吴女士和民警找到了迷路的卢先生。

2024年8月23日,卢先生下楼取个快递。快递驿站就在小区里,吴女士觉得老伴儿应该不会走丢,没想到的是,十多分钟过去了,卢先生还是没有回家。通过“回家的钥匙”小程序,吴女士发现,老伴正在家附近不停绕圈。

吴女士家住在37栋,她看到老人的轨迹移动到39栋了,应该是在回家的路上了。但是,又过去了十来分钟,老人还是没回来。

吴女士说,自己的老伴儿出门时还很清醒,几分钟后就忘记了自己要干什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因此,一定要让他随身带好“回家的钥匙”,不能大意。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 胡志红:当时婆婆很欣喜,就觉得钥匙作用非常大,是老年人外出的一个安全保障,放心多了。哪怕外出迷路了,他们也不会过于担心找不到爹爹。

已为5000多名易走失老人发放钥匙扣

截至目前,《法治在线》已经联合多地公安机关为超过5000名易走失的老人免费发放了“回家的钥匙”。在发放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家庭为了防止患病老人走失,会减少或限制他们出门的次数。那么老人一旦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有了走失风险,还能让他们独自出门吗?

为此,记者采访了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宋宗合。这家机构专注于社会救助研究,曾经发布过《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深入研究老年人走失的情况、原因及应对措施。

调查问题一:易走失的老人可以单独出门吗?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执行院长 宋宗合:老年人走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孤独,他需要社会关注,或者需要社会关怀。他需要交际,走向社区跟其他的老伙伴多交流,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只要有价值的时间能更多一些,甚至能够预防他的认知丧失、认知衰弱的症状。

宋宗合介绍,适当的社交活动对于有效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还是应该尽量保证老人的外出。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执行院长 宋宗合:现在我们对老年人康复的要求,不是说老年人处于某一病症,他一定是一直衰落式的,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维持在这样一个水准,甚至是好转,往回康复。让老人不走失时段尽量多一些,对于可能走失时段,我们增加一些技术手段,增加一些陪伴和关怀,这样给老人自主的空间,对他的生活也有好处。

调查问题二:如何在保证老人能够外出的同时,避免他们因走失而遭遇危险呢?

宋宗合表示,如果老人具备独自出门能力,但是有隐性的走失风险的时候,采用一些辅助化的工具,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从物理条件上或者工具上,比方说多应用一些智慧化设备。如果老人患病程度相对比较严重,那么可能需要人的长期陪伴,甚至是贴身陪伴。

调查问题三:家庭陪伴无法保证怎么办?

宋宗合认为,如果家属本身缺乏照顾能力,或者保证不了贴身陪伴,那么就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参与。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执行院长 宋宗合:比如志愿者的接力式陪伴,或者通过社区环境的监护,大家多盯防、多留意,多给老人提供帮助,让他在熟悉的环境或者不熟悉但是有人帮助的环境中,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圈。这样的话,既能保证老年人,他是一个积极的养老状态,又能让家属减轻负担。同时,对于老年人认知这个病症可能起到减缓的作用。

“回家的钥匙”公益活动 守护老人回家路

为了能帮助更多的走失老人,参与“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的民警们,还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将回家的钥匙送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手中。民警胡志红就制作了小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卢先生走的速度很快,到路口时不慎摔倒了,几秒钟后,民警胡志红就从后面跑了过来,把老人扶了起来。

这段小视频被一名山东青岛的网友林先生看到了,他给民警胡志红发了私信,希望可以申请一枚“回家的钥匙”智能钥匙扣。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 胡志红:他的父亲已经83岁了,因为脑血栓并发了阿尔茨海默病,经常走丢,而且他的父亲视力不好,听力也不好,所以一旦走丢,很难寻找。

4月7日,胡志红将一枚“回家的钥匙”智能钥匙扣寄给了林先生。令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林先生反馈,就靠着这枚钥匙扣,两次成功找回走失的父亲。

对社区民警来说,虽然智能钥匙扣需要后台管理,看似增加了工作内容,但实际上大大减少了寻找走失老人所耗费的时间和警力,让整个救助过程更加高效、精准。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 胡志红:以前我们接到老人走失的警情之后,往往是通过查找视频监控来寻找。我们要查找很多时段的视频监控,要花很长的时间,而时间越久,老人在外面的安全风险就越大。而现在,当我们接到老人走失的求助警情之后,打开“回家的钥匙”小程序,就能清楚地知道老人去了哪里,第一时间开车去把老人找到、接回。有些情况下,老人的家属甚至都不报警,自己通过“回家的钥匙”的定位,就能把老人迅速找到。

从社区警务室到街头警务站,武汉公安已经推动建立了三个百姓身边的“回家的钥匙”申领点。从武汉到郑州,再到青岛等更多地方,“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正这样一步步走近街坊邻里,让最需要的家庭触手可及,愿守护到那些易迷路的老人的回家路。

来源: 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