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健康生活绿色农业“链”起全球合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1:12:00    

  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境外参展商占比从上届的32%上升到35%,170多个境外团组前来观展……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7月16—20日,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行。

  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企业合作已经从产品和技术层面转向供应链层面,任何一件好产品的背后都有一条高效可靠的供应链在支撑。实践表明,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确定性和稳定性,与“中国供给”深度融合,扩大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是广大外资企业的理性共识。在本届链博会与食品农产品相关的健康生活链和绿色农业链两大展区,国内国际各大企业围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展开深度交流,探寻合作新契机,谱写共赢新篇章。

投资中国 深耕本土

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拓展供应链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近年来,投资中国、深耕本土成为众多外资企业共识。2024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和1/7的税收,以及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7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了商务发展规划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引资目标;同时,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了2.5万家。本届链博会上,多个外资企业展示了其扎根本土、互利共赢的积极实践。

  在拥有巨幅海运造景的嘉吉公司展台,观众仿佛置身于全球粮运真实场景中,感受嘉吉在全球粮食采购、仓储物流、加工与分销、绿色航运及食品创新等领域的系统布局。本届链博会上,嘉吉聚焦农业供应链,展示了其贯通上、中、下游的全链协同实践。在上游,嘉吉向经过独立认证为“零毁林和零植被破坏”的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等地的农场采购大豆,为中国市场供应豆粕与油脂产品;同时为中国玉米农户提供“水肥一体化”可持续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并从源头定向采购农户所生产的玉米,利用嘉吉玉米深加工供应链,为其在中国与全球的食品客户提供食品配料。在中游,嘉吉在广东、江苏、河北及山东布局了六大粮油加工基地,构建起区域协同的原料加工与储运网络。在下游,依托上海、北京创新中心及亚太研发网络,通过分享全球实践中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市场洞察,嘉吉持续提供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了植物基、乳品、餐饮配料等多元化领域。

  “嘉吉始终坚信,兼具韧性与可持续性的供应链不止于链接,更在于协同、发展和创新。中国市场正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嘉吉将凭借全球领先的供应链能力和本地化运营优势,与各方合作伙伴携手助力中国乃至全球食品体系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未来。”嘉吉中国区总裁管慧丽表示。

  九联集团的鸡肉制品、首农集团的新鲜蔬菜、三元集团的奶酪产品以及凯爱瑞食品的酱料……在麦当劳展区,一位消费者表示,自己从不知道原来一个麦当劳汉堡涉及如此众多的供应商。本届链博会上,麦当劳中国携手首农集团、宾堡等11家供应商伙伴集体亮相,并联合发布“麦链”倡议。展台负责人介绍,自1990年进入中国内地开始,“麦链”坚持扎根中国,加速供应链本土化发展,大力支持土豆、鸡肉、蔬菜等产业链成长。餐厅数量从8年前的2000多家跃升至7100多家,今年预计新开1000家餐厅。2024年,麦当劳中国的供应链采购量近80万吨,涵盖400多种食材和原材料,按采购金额计算,本土采购率超90%。2018年至今,共投资超120亿元人民币打造新产能。2024年,麦当劳中国与供应商共同投资15亿元建设的麦当劳中国供应链湖北智慧产业园正式启用,麦当劳中国供应链浙江智慧产业园也于今年启动建设。

  “在农业领域,中国正逐步放宽农作物种业的限制,加快特色作物产业发展,积极扩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和产品范围,以保障粮食安全——这也为路易达孚集团的核心贸易业务带来了发展机遇。”路易达孚北亚区首席执行官陈嘉渊告诉记者,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程序,为外资企业创造了更有利的投资条件。“以我们在山东青岛的最新投资项目为例——从今年3月签署投资协议到6月完成土地挂牌,仅用3个月就实现了项目破土动工。”陈嘉渊介绍,今年6月,路易达孚在青岛投资新建食品科技产业中心,这是路易达孚在华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将进一步深化我们的本土布局,助力中国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践行集团强化核心贸易能力、同时向价值链下游拓展的企业战略。”未来,该产业中心将重点开展油籽加工、特种饲料蛋白及产品加工及食品级磷脂生产业务,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150万吨饲料蛋白、37万吨精炼油和1.5万吨磷脂。“中国经济的长期韧性、创新生态体系及巨大市场潜力,为路易达孚提供了持续的投资机遇,也坚定了我们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的信心。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满足中国客户和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同时深化与本土伙伴的合作,共同构建安全、可持续的食品与农业供应链。”陈嘉渊说。

  洗碗机、油烟机、燃气灶、电饭煲……在松下集团的展区内,多款简洁的小家电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体验。“在很多中国消费者眼中,松下是一家家电公司。实际上,我们提供的产品不仅涵盖健康家居生活,更有包括综合能源、移动车载和轨道交通等在内的B2B解决方案,我们期望通过链博会,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松下广泛的业务内容和产品线。”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广报宣传部部长代红丽向记者介绍,围绕“美好生活从家延伸到城市”的主题,第二次参展链博会的松下重点展示了在中国的供应链本土化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多轮驱动下的创新成果。“中国越发凸显的稳定、可靠、灵活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对外资有强大的吸引力。”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表示,期待借助链博会的平台,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共存共赢”,持续推动供应链创新升级,聚链成群,赋能全球发展。

  首次亮相链博会的天丝集团展示了与链博会的联名产品——红牛能量饮料瓶装链氪合作款,并在展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了公司从上游优质原材料采购、中游智能化生产与仓储物流,到下游多元化消费场景创新的全链路实践。天丝集团首席供应链官曾知名表示,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浪潮中,供应链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中国的供应链网络极具竞争力。它的全面性不仅体现在上下游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高效协作上,还体现在其快速的响应能力和强大的执行力。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我们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策略,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天丝将持续推进绿色智能制造,与更多中国合作伙伴共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供应链生态。“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也看好中国供应链的独特优势。”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说。

链接全球 合作共赢

中国品牌积极出海,贡献“中国智慧”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大背景下,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的普遍期盼。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致力于以实际行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今年7月,中国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任鸿斌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在绿色供应链展区,多个本土食业相关品牌积极践行链博会“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主题,扩大“朋友圈”,让“中国智慧”走上更大的国际舞台。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加大对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围绕基因组学、脑与认知科学、合成生物学、生物育种、生物质能源、生物安全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也将生物经济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依托生物制造技术,实现化工原料和过程的生物技术替代,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推动化工、医药、材料、轻工等重要工业产品制造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向绿色低碳、无毒低毒、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本届链博会上,生物科技及生物材料全产业链平台企业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中试引擎·链动全球”为主题,重点展示了其在合成生物领域具有全球先进水平的中试转化平台。华熙生物全球供应链平台中试成果转化中心总经理王恩旭介绍,中试作为中间性试验,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可解决实验室阶段无法发现的设备适配、工艺优化、成本控制、环保达标等问题,实现合成生物“从1到10再到100”的产业放大,也是突破生物制造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必经之路,被视为合成生物领域的核心环节。为此,华熙生物投资超10亿元打造中试转化平台,配备64条柔性化中试生产线,集研发创新、中试转化与市场落地于一体。不仅如此,华熙生物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大数据与柔性制造平台的智能体“超级大脑”,可通过算法模拟温度、pH值、培养基配方等大量参数组合,精准预判工艺路线与参数的最优解区间,再结合中试平台开展湿实验验证,提升工艺开发效率,解决传统合成生物研发依赖大量重复实验、耗时费力的痛点。

  据介绍,华熙生物在供应链建设上已打造起“韧性与柔性”兼具的全球体系,截至目前,其行销网络已覆盖7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分公司。“作为中国本土企业,华熙生物依托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持续发展先进生物制造,致力于通过中试能力推动生命科学成果转化,并反向赋能基础研究。”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裁赵燕说,“我们愿向全球开放能力,为产业良性发展尽一分力,让中国智慧惠及全球人类的健康。”

  作为全球农粮贸易重要参与者以及全球农粮供应链重要组织者,近年来,中粮集团积极推动拓展海外布局,不断提升全球粮油物流仓储能力,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形成了遍及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农产品贸易物流网络。本届链博会上,中粮集团对外合作部总监陈刚告诉记者,中粮集团已在南美、黑海等全球粮食主产区和亚洲新兴市场间建立起稳定的粮食走廊;通过投资仓储设施、港口、码头、铁路、大型现代化散粮运输船队,建设农粮加工基地,密织全球贸易网络,建立起链接东西半球的农粮贸易大通道。“目前,中粮集团已构建起横跨六大洲、资产遍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业务版图,形成每年进口6000万吨主要农产品的全链条组织能力。2024年,中粮集团全球农粮年经营总量近1.8亿吨,仓储能力超3400万吨,中转能力达7400万吨,加工能力逾1.05亿吨,全球供应链辐射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在助力全球农粮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赢的同时,为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高效供应提供了坚实支撑。”

  雪花啤酒、怡宝、五丰行食品……围绕“绿色赋能乡村振兴,智造美味新体验”主题,华润集团3家业务单元以绿色农业产品为抓手,集体亮相“绿色农业链”版块,展现各企业赋能乡村振兴建设成果,构建“企业+农户+消费者”的价值“共赢链”。

  华润集团乡村振兴展区不仅把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地区的农产品带到现场,还展示华润集团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建设的19座“华润希望小镇”和12座“华润希望乡村”,充分体现华润集团坚持以“投资帮扶、产业合作为主,公益帮扶、社会捐助为辅”的工作理念,彰显央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作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我国年消耗大麦超百万吨,但90%以上依赖进口。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进口大麦1424万吨,同比增长约25.77%;大麦进口金额为37.92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为实现原料不再受制于人,华润啤酒3年前启动“国麦振兴”战略,探索国产啤麦振兴的实践路径。链博会上,华润啤酒展台通过多媒体交互与品鉴互动体验,展示其在“国麦振兴”战略下,从标准化种植到数智化生产、从突破低碳技术到拉通“零落地”产线的全链创新实践;同时展示了其国际高端品牌矩阵以及在全球原料等国际供应链协作中的成果。

  华润饮料通过展示怡宝等核心产品矩阵,揭开品牌背后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共生体系,包括上游水源地生态保护、推动“水产品+农产品”双链协同区域经济共生;利用数智化技术革新优化绿色物流;通过清洁能源应用、节能设备改造等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等。

  华润化学材料则围绕“绿色智能制造,产链内外循环”主题进行展示,其中“再生新材料”版块展示了回收旧瓶半化学法再生新瓶片rPET产品技术。华润化学材料相关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全球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规范化的趋势,华润化学材料围绕“碳达峰”目标,自2017年起深耕食品级再生rPET聚酯产品的研发,通过多年不懈攻坚,10%rPET和25%rPET食品级再生聚酯生产线陆续获得可口可乐全球认证。2024年,公司25%rPET食品级再生聚酯销售量达到1.8万吨,取得从千吨到万吨的数量级增长。今年上半年,公司rPET产品销售超过2万吨,同比增长超150%。

  华润集团链博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球已有27万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华润集团采购与供应链业务活动,其中包括2600余家境外供应商。“未来,华润集团将加快协同、创新、绿色转型升级进程,将含金量更高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创新成果带到全球,携手各方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助力全球供应链合作共赢。”

(罗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