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湿热天,蚊子两小时就能产卵。”暴雨过后的桂城街道叠北社区,消杀人员正挨家挨户查看积水处,他们钻进狭窄巷道、居民楼天台,不放过一切可能存在的蚊媒孳生地。
连日来,面对蚊媒传染病的严峻挑战,南海区迅速行动,全面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的防控保卫战。截至7月22日,南海290个村居全域开展爱国卫生攻坚行动,累计清除孳生地12921处,蚊媒消杀面积达1387.14万平方米,出动专业防制人员36660人次,使用消杀器械2698台次,蚊媒密度得到有效控制。
南海区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街巷、居民家中清理蚊媒孳生地。南方+记者 肖莎莎 摄
快速、精准、全域!
7月18日,南海区召开清理蚊媒孳生地攻坚专项行动部署会,宣布开展南海全域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清理蚊媒孳生环境,全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会后,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等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各个镇街、村居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督导,12个区直部门“一把手”分片包干镇街。
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右一)带队开展灭蚊攻坚行动。
在桂城,这里已组建了一支265人自有消杀队,并利用无人机等科技资源赋能防控,如东二社区通过无人喷洒模式,大幅度提高了撒药效率;中区社区利用无人机航拍,将拍摄的村民楼顶种植及积水情况统计造册。
桂城已组建了一支265人自有消杀队。 南海桂城供图
在九江,移动式的“大喇叭”在各村(社区)响起,传递灭蚊指引。数百名党员、志愿者兵分多路,深入村居开展防疫工作,向村民讲解防蚊灭蚊要点,重点检查屋内积水情况,引导村民一同参与防控。
在丹灶,除了深入村居开展蚊媒孳生地清理攻坚夜访行动,还举行蚊虫传染病防控培训会,面向全体村居干部、党员、医疗机构,通过系统学习,强化对蚊媒传染病应急处置的快速响应和规范处理。
在狮山,20支由“1名新提拔中层+1名新录用公务员”构成的“点长”专班,40名年轻干部直插社区一线,直接统筹社区消杀灭蚊、入户排查、“翻盆倒罐”清积水等一线任务,在清积水、灭蚊虫的战场上淬炼担当本领。
狮山专班进驻社区,“翻盆倒罐”清积水。 南海狮山供图
在大沥,由镇委书记带头,全体驻点领导及各驻点直联团队全面下沉社区一线,与社区“两委”干部实行网格分片包干,建立起动态更新的“一户一档”台账,尤其对卫生盲点、孳生黑点进行重点标注和持续跟踪。
在西樵,“机关尖兵”联合村居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攻坚小队,通过“夜访入户”,向村民群众派发宣传单,逐户排查积水容器,彻底清理蚊虫孳生地,确保“不漏一户、不留死角”。
在里水,40个村(社区)闻令而动,迅速投入入户监测、清积水、通沟渠、清垃圾、药物消杀等工作中。党员、干部、志愿者等防控力量与时间赛跑、与蚊虫较量,全力织密全民参与的蚊媒传染病“防控网”。
一场争分夺秒、事无巨细的防控保卫战在南海打响。
雷霆布阵
1200张病床守护生命防线
本次南海区应对蚊媒传染病攻坚战中,医疗救治的准备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目前,南海已确定定点收治医院14家,各医院设置防蚊隔离床位1200张、储备病床902张,确保医疗资源充足。
两天前,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市民欧先生经过治疗已逐渐康复,即将出院,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录制成视频,提醒广大市民提高对基孔肯雅热的重视,加强防蚊灭蚊意识,出现症状及时就医。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在积极探索中医特色疗法,如利用热敏灸治疗,可以有效发挥中医优势,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
而对于独居老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南海也给予特别关怀。如在大沥镇黄岐社区,党员干部利用“爱心菜园”种植的艾草,组织志愿者制作成实用的驱蚊艾草薄荷膏分发给独居老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也为他们筑起物理屏障。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现场确认定点医院收治能力充足、院感防控措施到位。 南方+记者肖莎莎 摄
与此同时,南海区多措并举开展防控宣传,转发系列科普小视频85条,派发折页数量1160份;各医疗机构107块LED显示屏每天滚动播放病媒生物科普防控视频,“健康南海”微信公众号每日进行基孔肯雅热疫情通报,还在全区开展蚊媒防控科普公开课,倡导市民共同学习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科普知识,提升群众疫情防控意识。
“现在看见积水,就像看见没关的煤气阀一样紧张!”桂城街道居民李素珍的感慨,道出了南海全民防控意识的深刻变革。从“政府主导”到“全民自觉”,接下来,南海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持续加强爱国卫生运动,普及防控知识,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采写:南方+记者 肖莎莎
通讯员 南宣 健康南海
部分图片由南海各镇街提供
【作者】 肖莎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