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走西北角】兰州新区中试基地:破局瓶颈激活西北化工新动能 书写“甘肃方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0:32:00    

在兰州新区,一座中试基地正悄然崛起,在西北大地上勾勒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清晰轨迹,为科技成果转化之路标注了精准坐标。中试基地是连接科研成果与规模生产的“桥梁”,是放大技术的“试验场”,更是降低产业化风险的“缓冲带”。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中试基地(以下简称“中试基地”)的崛起,为破解化工领域中试瓶颈书写了“甘肃方案”。

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展板 管子怡/摄

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跳板”

中试基地是介于实验室研发与工业化生产之间的特殊平台,核心功能是对实验室成果进行规模化放大试验。在这里,企业可验证工艺稳定性、测试设备适配性、评估生产成本,完成从“小试”到“量产”的关键跨越。

兰州新区石化集团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少伟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化工中试领域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部分区域化工企业受限于地域空间与政策约束,研发成果难以落地中试,产业化风险较高;另一方面,全国范围内未出台明确的中试政策,大量实验室成果被迫搁置。”

兰州新区敏锐捕捉到这些困境,成为建设中试基地的“破局者”。新区土地资源丰富,具备更强的风险承载能力。2023年,《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将中试行为纳入规范化轨道,鼓励化工企业完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助力实现规模化生产。

通过共享平台建设,中试基地大幅降低企业初期投入;水、电、气等公共要素直达车间,企业仅需配置核心设备即可启动试验,显著缩短项目落地周期。

填补空白:破解化工领域“转化难”瓶颈

作为全省唯一集聚性化工中试基地,兰州新区中试基地填补了产业关键环节的空白。雅本公司技术总监杨汉荣坦言:“中试曾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缺少这一环节,技术成果难以转化量产。兰州新区中试基地的建成,解决了企业中试的合规性、可靠性问题。”兰州新区石化集团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艳表示:“中试基地自2024年3月启动建设以来,以3.9万平方米专业化平台为载体,提供标准化中试厂房、共享化配套设施和定制化技术服务,重点攻坚化工新材料、医药中间体、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领域,着力解决精细化工领域‘实验室成果难转化、小试技术难放大’的痛点,成功填补全省精细化工产业链中试转化的关键空白,成为科技成果迈向规模化生产的‘核心枢纽’。”

创新布局:中试基地激活产业协同效能

兰州新区中试基地以“嵌入式”布局创新,释放全流程协同势能。杨少伟介绍:“新区突破传统中试基地与产业园区分离的模式,在省内首创‘园区内嵌入式’建设范式,通过空间规划、产业配套、服务体系的深度耦合,构建起‘基础原料供应—中试工艺验证—规模化生产—市场应用反馈’的闭环生态链。”这一布局充分嫁接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的千亿级产业配套资源,匹配高素质技术专班精准服务,形成共享式资源集成、全流程安全赋能、产业链要素集聚三大核心优势,不仅推动兰州康鹏硅材料有限公司有机硅项目中试、助力百林科(兰州)新材料有限公司突破层析填料“卡脖子”技术、支持本土培育的甘肃泰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氨基酸产品矩阵延链等标志性项目落地,更为主导研发项目突破中试瓶颈、夯实产业化基础、激发创新裂变构筑了坚实平台。

规划引领:中试基地迈向国家级标杆

兰州新区中试基地锚定“国家级中试标杆”,着力构建产业创新策源地。谈及未来规划,杨少伟指出,2025年新区将聚焦创新生态构建:向上链接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兰州大学等顶尖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实现3项核心专利技术转化;横向联合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打造“中试工程师”人才共育平台,输送专业技术人才100余人;向下建立中试项目就地转化“绿色通道”,推动成熟项目形成产值规模。中试基地将以高项目承载力、高技术交易额和高技术成果本地转化率为支撑,全面带动兰州新区成为辐射西部、链接全国的精细化工创新策源极核。

如今,中试基地已成为区域精细化工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它是破解产业困局的钥匙,是激活创新势能的引擎,更是西北大地向精细化工产业发出的一封“邀请函”。这座“金色桥梁”的未来,不仅是可量产的车间,更是西北区域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级研究生管子怡、应文一;指导老师秦冬雪、张艳彬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相关文章